小说阅读网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 封邦建国,王道之始 第十七章:尊皇天,灭诸祀(卷末)

    传说中,人生的每一句言语,每一次举手抬足,都勾动着冥冥中的命运之线。

    李治在病痛中逐渐沉沦。

    武曌在宫殿中批阅奏折。

    大唐苍穹之上的两颗太阳,在不同的人生际遇中,走向了自己不同的命运。

    李治和武曌间的关系之复杂,就连洛君薇也说不清。

    对于李治而言,武曌是他失意时的情人,小意温柔;是他相濡以沫的爱人,为他生儿育女;是他缺少母爱的替代品,将他拥入怀中;是他并肩携手的盟友和同伴,陪他披荆斩浪;是他最得力的下属,克定万难;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从无到有。

    武曌是一个能够方方面面从身体到精神解决李治问题的人,同样也是最能拨动他心弦的人,让他开心以及难过,欣喜以及愤怒,所以他最终还是放纵了武曌。

    李治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将未来的一半压在了武曌身上,一半压在了洛氏的政治道德身上,而后他便坦然的迎接一切。

    在这个时候,他终于有了他父亲李世民的风范。

    李治做好了一切,武曌却还没有,她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也正面临着人生又一个大抉择阶段。

    当命运走到十字路口时,武曌亦有些迷茫,她望向洛君薇,洛君薇却只向她指向灵天阁。

    有的人很多年不说话,却不代表着他不能说话。

    不知道时隔多久,武曌终于再次走进了灵天阁中,国师洛苏依旧如同曾经她每一次见过的那样,穿着素色的衣裳,缓缓摊手在殿中冥想体悟,殿中有微微的颂声响起,斩不断却找不到来源,就像是在人的耳边,又像是远在天边。

    “国师真是好雅致,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国师这样的雅致。”

    洛苏缓缓睁开眼,眼中没有什么精光闪过,就是普普通通,但武曌却只觉光都要穿透洛苏的身体,有种云雾在飘的味道,似乎下一刻眼前的人就会缓缓散开,如同流云般消散一样。

    “天后是红尘之人,我是方外之人,自然如此。”

    洛苏降世后做的事情虽然不少,但他从来都没有将自己视作这里的人,他很疏离,融入不进入这个世界,他按部就班的推动一切,而后便等待着时间的伟力,将他从这個时间带走,无论是继续沉寂黑暗,还是清醒在英灵殿中,那都无所谓。

    功业、功绩、青史,与他而言,只能用无所谓来形容。

    武曌自然感受到了洛苏话中的意思,她正色道:“国师,此番朕来此,是有一些话想要问,朕想要做的事,国师自然是知道的,但其中所面对的阻力,国师也是知道的,朕想要知道,洛氏会给予朕多大的帮助呢?”

    洛苏淡淡道:“那就要看你做成什么样了,也要看你想有什么样的目的,当初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我曾经和他说过,以他的功德,大唐有很多年的国运,但除此之外,我什么都没有说过。”

    初期的武曌自然是不知道洛苏的目的,但后来她都已经走到现在这一步了,她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女主天下的谶言就是洛苏帮助他的原因,但仅仅这么一句话,还不足以让武曌放心,毕竟这句话实在是太虚了。

    武曌沉声道:“国师,很多人都会反对,为了打压这些反对派,要死很多人,会死很多人。”

    武曌是不怕杀人的,这些年如果不是洛君薇拦着她,死在她手里的人命,数都数不过来,长孙无忌、王皇后、萧淑妃等人还想活着,那简直就是做梦,武曌是最信奉斩草除根的人。

    武曌现在问这个,无非就是担心洛氏的态度,作为武曌地位的支柱之一,洛氏的态度很是重要,如果就连洛氏都反对她,她就不得不把武氏那些废物抬起来了,作为君主,为了权力有时候就是要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洛苏的声音依旧淡淡的,如同天上飘摇的云,但说出来的话却冰冷寒彻,“自古以来改制,就没有不杀人的,就没有不流血的,我是不介意你杀人的,既然敢在政治上出现,那就要做好把全部身家赌上去的准备。

    任何人阻拦历史的河流向前,都要被碾压个干干净净,洛氏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吧,至少薇薇是这么想的。”

    武曌闻言很是振奋,有了洛苏这番话,她就心中有底了,她没再多停留,告辞之后就离开了灵天阁。

    洛苏却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怔怔出神,此番武曌来找他,看来是决定彻底放开手脚了。

    洛氏和李氏的关系很亲近,所以武曌一直都非常担心洛氏会不会在关键时刻靠在李氏那一边,但洛苏明确的告诉他,只要大唐还是李氏的大唐,那她就可以随意去做。

    当初洛苏亲手将燕王李恪等人送走,但实际上,洛苏却并不在乎李恪等人的性命,他需要的只是有人出外,这个人可以是李恪,也可以是其他人。

    至于国内就更不必多说,洛苏一向是走堂皇正道,但堂皇正道也意味着鲜血淋漓,当初洛苏分封改制的时候,一道旨意就让一位诸侯被废为庶人,要知道,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邦周时代,甚至还有直接处死的。

    洛苏的改革为什么是最成功的,其实就是因为他杀的人太多了,他通过自己的能力,一直杀到了底线才停下。

    而现在武曌也想要走这条路,去完成她的政治目标,洛苏只能祝她好运,至于是否能够功成,那自然是必然的,区别只不过是完成度而已。

    既然说了女主天下,那就一定没有问题,若非有洛氏在,以武曌的能力,她自己做皇帝都没有问题,毕竟武曌已经摸清了皇权的支撑基座,她总能将那些阻碍她的搬走,而将那些可以支撑她的搬来。

    “我会在什么时候回归天界呢?”

    洛苏望着湛湛青天。

    传说中,古代的圣人可以一言而改变天下的局势,洛苏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也算是古代的圣人,但他认为自己做不到。

    ……

    洛苏认为自己做不到,但武曌却不这样认为,这世上没人能确定自己所做的是对的,错上加错总是常事,但国师洛苏可以做到,如果一件事国师首肯,那就绝对没有问题。

    武曌有极强的执行力,最适合她的位置,实际上是宰相,不过她作为君主,倒也不算是差。

    她回到宫中后,立刻将洛君薇召过来,将她和洛苏的对话和盘托出,“国师既然认可朕的想法,那事情可以开始准备了,第一件事便是改元,向天下昭示朕的至高存在吧。”

    称帝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洛苏,还是洛君薇,亦或者其他人都已经明里暗里的暗示过武曌,这是李氏的天下,凭借李世民的功德,就算是李氏出现独夫,洛氏也会拼命,保一次大唐的天命,但其他的可以任由施为。

    武曌要将洛氏紧紧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她给洛氏许下了极重的承诺,这得到了洛苏的支持,也让洛氏中的反对声音基本上消失了,洛君薇成为洛氏家主,统筹整个洛氏,给予武曌支持。

    而武曌到底要做什么?

    首先就是她要走上真正的人生巅峰,在过去的那些年,曾经有过许多大权在握的太后,甚至如同吕雉这样直接进入本纪的太后,就像是皇帝一样,但武曌是不局限于这些的,就像是天后一样,她喜欢这种让人一看就知道和从来不一样的感觉。

    她武曌以后是肯定会本纪的,但本纪之间,亦有差距,她要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个人,这个独一无二自然是需要许多往常不曾有的功绩,她要成为打破传统的那个人,成为带头革新的那个人。

    如果没有洛氏的话,武曌或许会思考这些革新是否能够保留下来,但现在她并不担心,洛氏有强大的惯性,会将那些有益于天下的改变,保存下来,这是武曌对洛氏的了解。

    她敢说当今天下,再也没有人能够比她还对洛氏了解,毕竟她和洛君薇可是无话不谈。

    至于武曌会给洛氏带来什么,那就需要细细去品味了,总之不是滥封爵赏,洛氏的爵位基本上都是依照功劳和政治规矩而来的,那些滥封的爵赏,对于洛氏来说,只不过是伤及羽毛的东西罢了。

    ……

    天后彻底秉政的第一件事,算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那就是换年号!

    李治和武曌将年号视作一种信号,一种朝廷新政的信号,换年号就是要让天下人都从年号中感悟到朝廷要做什么,亦或者现在朝廷到底是谁说了算,二圣这个年号就是最有代表性的。

    当武曌在朝堂上提出要换年号时,大臣们并没有什么惊讶,只是按照惯例提出了几个年号,而后被武曌按照惯例拒绝,毕竟李治和武曌要换年号的时候,都是已经提前想好的,根本就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武曌在朝堂上将自己新的年号颁布出来——天凤!

    这自然是一个很吉祥而又宏大的年号,但天后武曌用这个年号,是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

    让人摸不着头脑,武曌并没有让人多等,很快就解释了这个年号的原因。

    “朕在梦中见到有凤凰从洛水飞出然后投进了神都之中,这是吉兆,所以将年号命名为天凤。”

    这个理由很是合理,虽然因为没有天人感应理论,吉兆和王朝的挂钩程度没有那么大,但吉兆毕竟是吉兆,武曌以此为缘由做些事情,实属正常。

    深谙政治的人知道这只不过是武曌的幌子而已,改动年号,背后一定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在政治上,任何一点小事,最后都可能造成一个大事件,大多数有作为的君王,都喜欢从微小处,四两拨千斤,而后完成大事。

    还没等朝野上对于此次武曌改动年号的行为有什么大的讨论时,一整套行政班子的改制都下来了,李治和武曌对于三省六部的改制是相当大的,其中最大的就是削弱尚书省的地位,加强中书省和门下的地位,经过李治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主持政事堂会议的中书令,已经是事实上的第一宰相。

    李治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将三高官官渐渐撤掉,不常设,三高官官,尚书左右仆射,两个中书令,两个门下侍中,一共是六个人,最夸张的时候,只有一个中书令,一个侍中,其余的宰相,都是以本职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衔,而现在武曌决定彻底改变这种官制。

    武曌坐在御座上,向着天下的臣民发出了自己的号施令,“诏:三省六部,国家根本,尚书令正二品,尚书仆射从二品,不妥,改中书令、侍中为从二品。”

    武曌此言一出,下方的宰相等人顿时明白武曌这是要做什么,这一改,中书令和侍中就和尚书左右仆射是一样的级别了,同样也意味着,这六个正式的宰相,以后恐怕就不会常设了。

    那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后就是正式的宰相!

    不对,中书令和侍中都已经是从二品,这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职,也就相当于没有了,那当初的次级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正式宰相。

    当然,谁要是还能得到三高官官的职务,那就不用说了,自然是正式的宰相,乃至于是首席宰相。

    谁都没想到武曌可不仅仅变这一点,她紧接着又说道:“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六部恢复邦周时的制度,这是朕对素王周族的敬仰。”

    改行政机构的名字,在历史上这也是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但通常都是统治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后为了适应新形势而改制,以及一些临时的机构,因为时间长被沿用,郡县制度变成州县制度,就是这种情况,三省六部也是这么出现的。

    但像是武曌这样直接改名字,机构功能不变的很少见,但她的神色很郑重,所以宰相们也没说什么,对于武曌而言,这不仅仅是改变名字,同样代表着天下一新,这绝不是表面风光,从年号到官职,方方面面的变化,将会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时代的改变。

    武曌的性格和吕雉不一样,她认为既然我做出了改变,那就该让所有人都知道。

    对于武曌的这些改制,宰相以及大臣们无人反对,因为这实在是不涉及利益相关,只是变几个名字罢了,只有阴谋家才会觉得武曌改几个名字也有谋划。

    但事实上,武曌还真的是有谋划,朝臣不会反对,这是武曌早就料到的,这正是切香肠战术的精髓,那就是一点点的潜移默化。

    在改了年号以及官职后,在武曌的号召下,大唐从上到下传来了一种学习邦周文化的风潮,实际上就是学习素王的文化,这次就有不少人意识到不对劲了,这天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其实很简单,武曌在改变一种政治风气,以及政治惯例,用另外一种文化来对冲现在的大唐,即先把水搅浑,而后再做事,减少反对派的声音。

    在年号、官制、颜色等许许多多方面的改变之后,武曌终于放出了自己终极的大杀招。

    ……

    “尊皇天,灭诸祀!”

    当武曌在御座之上铿锵有力的将这六个字说出来后,大殿之上陷入了一片沉寂。

    “陛下,臣不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陛下,还请为臣等解释一番。”

    在一个人出声后,殿中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这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要知道自古以来,诸夏这片土地便是以包容而出名,现在的大唐,也是各种宗教都存在,包括很多地方的小神。

    而现在天后想要做什么?

    灭诸祀!

    这难道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意思吗?

    殿中几个洛氏子都心潮有些澎湃,这件事,在大臣中,武曌只和洛君薇商量过。

    “由吏部尚书为诸卿解答一番。”

    洛君薇如今算是首席宰相了,吏部尚书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职衔。

    她得令后出列朗声道:“自古以来,信仰繁多,仅仅是天之一字,便有无数的解释,陛下以为,这不利于天下臣民敬拜,所以才要敬拜素王上皇天,我大唐自先帝时,便以皇天为尊,此刻陛下所言,便是要彻底以皇天为尊,日后在任何官方以及民间的层面上,都不允许有其他的人或神,凌驾于皇天之上,亦或者和皇天相提并论。

    这便是尊皇天。

    至于灭诸祀,那些和皇天体系所不相配的淫神要全部灭绝,日后不允许任何人祭祀。”

    夸张,太夸张了!

    殿中大臣们听的简直瞠目结舌,天后这是要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法难,和这场法难比起来,南北朝的时候,针对佛教和道教的行动,都不算是什么了。

    洛君薇说完后,武曌也开口道:“朕一直都知晓,西域玄门以素王为号,据说建有庙观千座,每一座中,都有素王神像,所以一直以来都和我大唐争锋,朕甚是感慨啊。

    在我中原中,可有如此多的神像吗?

    无数年来,中原对于此方面从来都没有重视过,朕以为不妥,从今日起,朕要在大唐六都中,各自建立一座素王庙。

    在我大唐洛阳有十殿圣王,洛阳神庙便以十殿圣王作为陪祀,不仅仅如此,在州、县中,都要有次一等的素王庙,各自按照级别不同,地域不同,配享神明、古之圣贤、名将等,配享名单,都要经过朝廷审核。

    各地官员都要按时按节前往祭拜,若是有所耽搁,朕严惩不贷。”

    原来如此!

    天后这可真不是随便去做事的,她这是要借助素王,来规划天下的意识形态,再次进行一次思潮的整合,现在西域的信仰很统一,据说天竺以及中亚等地的信仰,都已经统一起来。

    但是中原却儒释道三教纷乱,互相影响,分不出高下,这很明显是不利于中原整合,现在武曌直接下手,既然你们分不出胜负,朕也没有时间等着你们整合,那就直接归于一体,能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就直接去死好了。

    以十殿圣王作为素王陪祀,这才是真正的尊皇天,再也没有任何表现能够超越这个了,更别说还要将素王庙铺满每一个州县,而且还要选定各自的陪祀人选。

    朝廷手中握着这个权力,将会极大的增强对基层的影响,有的圣人,比如洛孔二圣,比如老子这些人,那必然是要在大都城作为陪祀的,甚至还要在每一座素王庙中作为陪祀。

    望着满殿群臣震撼的目光,武曌心中忍不住泛起得意之情,当初她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连洛君薇都相当的震惊,但这是洛氏绝对拒绝不了的。

    就连洛苏都拒绝不了,从武曌开始改制,源源不断的气运点就开始向洛氏这里涌来,此番改制最大的收益者就是洛氏,无论是对于周族的翻新,还是和凤凰的牵连,都让洛氏受益良多。

    更不用说姬昭的地位大大提升而带来的好处。

    可谓是真正的双赢,三赢,在这件事中,甚至看不到谁才是输家。

    还有一条不会让洛苏拒绝的原因,那就是随着武曌的作为,洛氏已经久久不动的声望再次开始高涨起来,向着全方位的威震诸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完成全方位的威震诸夏,对于洛氏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如今的洛氏声望,大致如此,在辽东和西域,都已经到顶了,至于天下无双,按照洛苏的了解,是颇为不同的,他总有种感觉,洛氏真的到了天下无双不是什么好事,隐隐有种利刃在首的感觉。

    【家族声望:(天下无双;威震诸夏;国朝天柱;州郡之贤;乡野贤族)

    中原:国朝天柱

    辽东:威震诸夏

    草原:国朝天柱

    西域:威震诸夏

    高原:州郡之贤】

    当尊皇天,灭诸祀的政治口号被提出来之后,再也没人去关注前面的年号等事了,天后武曌对于天下的影响之大,超乎了很多人想象,浩浩荡荡的影响天下的政治行动,伴随着发往各州县的诏令开始了。

    这是典型的政治任务,其他的事情还有回旋余地,但政治任务是从来都没有回旋余地的,干得好就能快速升官,干的不好可能当场人头落地。

    武曌就像是手持鞭子的主宰,整个帝国的官吏都在她的驱使下为了目标团团转,但真正的目标只有少数人才知道,改制进行到这一步,也不是最后的目的。

    李治不是李渊。

    他依旧是那个真正握有权力的人,武曌也不会真正的忽视他,在武曌和李治同塌而眠的时候,都会将自己做的事情告诉李治。

    李治听着武曌所做的这些,生出许多感慨,他对武曌是很了解的,“媚娘啊,你可真是了不得,古来的女子能比得上你的,已经不多了。”

    听到李治的称赞,听到那一声媚娘,在如今的天下,只有李治会这样称呼她,武曌展颜笑道:“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等完成了那件事,整个历史才会真正的记住我的名字。”

    那件事。

    李治沉默,良久有些感慨,“你真是胆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想到是伱,朕又觉得很是正常,你好像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不知道朕还能不能等到那一日,大概率是等不到了,灭诸祀这件事可不容易做啊。

    不过等到做完这件事,是不是就能和西域玄门再碰撞一次了?”

    李治心中还是放不下这件事,武曌失笑道:“陛下算了,吐蕃才是大敌,还是先肢解吐蕃为重要,其余的事情,都还是放在之后吧。

    西域玄门暂时不好对付,得等西域自己内部出现争端,这一代的西域国主中,英雄豪杰不少,但下一代,现在得到的消息,不少无用之人。

    我大唐煊赫,总有一日,玄门之主要彻底的臣服在大唐天子的座下,陛下放心吧,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李治无奈的点点头,过去没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又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太平的婚事,你考虑的如何了?”

    不聊西域后李治便问起了这件事,武曌收起笑容,“最近正准备召洛氏年龄合适的诸家子弟进京,这些子弟的品性都没有问题,但朕要考察他们的才能,谁娶了太平,谁就是未来洛氏在大唐最显赫的人,朕要好好挑选一番。”

    李治良久道:“选好了,带来给朕看看。”

    ————

    在李治的主动放权下,经过天凤元年的一系列改制,武曌在唐廷中央彻底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大唐从二圣临朝中走过,走进了女主独尊的时代,武曌用自己的智慧,正完成着时代所赋予她的使命,在她的御座之下,一个被她称为‘类我’的女子正缓缓走来,历史的新篇章从此掀开。——《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http://m.feishuwx.net/zuzongbaoyouwojianlileqiannianshijia/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穿成暴君的早死小青梅后,全家火葬场了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第十三章:洛千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