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品味三国最新章节 > 第二卷 渐露峥嵘 第27章 败张燕仁者无敌 堡垒战收复失地

第二卷 渐露峥嵘 第27章 败张燕仁者无敌 堡垒战收复失地

junfeng197352 / 历史穿越

张燕,本名褚燕,三国时常山真定人(靠,赵云同乡)。曾经与袁绍、吕布的军队作战,不利。官渡之战时率领黑山军队投降了曹操,并助曹操部将李典、乐进一同攻打高干守把的壶关,获得胜利。被曹操封为平难中郎将。死后,其子张方袭爵。被曹操招安,结果不错。历史山像张燕这样匪寇出身的枭雄,被史书忽略也多得是。

说到张燕,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仅仅是演义中的一句“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操封为平北将军……”或是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寥寥二百字的记载。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他仅仅是山贼而已。其时张燕也是汉末的枭雄之流,英雄、奸雄、枭雄皆为一时雄杰,不失男儿本色。黄巾起,张牛角部将,牛角死继之,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身手不错),被称为飞燕。张燕在历史上是参加过争霸天下的,其主要对手是河北袁绍。

大家看一看沮授版,袁家的《隆中对》。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觽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觽,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说袁绍很年轻就出仕了,有名气。董卓废少帝刘辩的时候,心存忠义,跑了。董卓忌惮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潜在势力,就封他当了渤海郡守,安抚的事。用一郡的兵力,其实是用计,韩馥手下大将麴义投向他,他才占了冀州,前面都是吹捧。后面才是方针,那就是先灭张燕,再灭公孙瓒,收复戎狄,占据四州之地,收揽人才,控制百万军队,然后,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小说里,贯中兄,恶心曹操的,胁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一生就奉行此策略。只不过他没有抢到皇帝,被曹操抢了先手,取得了政治优势,就是诸葛亮说的占了天时。扯远了,不过沮授把“黑山”列为与公孙瓒同等的大敌。从侧面也反映了,张燕不好对付。

张燕的争霸过程大致分以下阶段

1取得合法地位。张燕羽翼渐成后“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也就是说,实际上张燕这时已经靠手中武力,取得了东汉政府的承认,正式成为了地方军阀割据势力。

2联合公孙瓒,就中取利。袁绍让渤海太守于公孙瓒之弟公孙范,其实不是象许多人所说的惧怕公孙瓒。公孙瓒是既定的头号大敌,怎么可能反而去助长他的势力?其用意我认为是让公孙瓒去替他抵挡当时气焰正盛的青徐黄巾军,期待他们两败俱伤(够黑的)。公孙瓒也不是第一回当这种冤大头,当初取冀州时就被袁绍利用过(后面会讲到)。本来这确实是条不着痕迹的妙计。但公孙瓒也真厉害,大破黄巾,势力大张,图取冀州。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张燕见状,联合公孙瓒。接下来就是著名的界桥之战,此战可说是北方形势的转折点。张燕也看到了这一点,据记载:“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说明二者已经建立了正式的政治军事同盟。因此在这种关键战役中,张燕不可能不出兵作战。然而,为什么不出重兵?其实原因很简单,前面已经说过。公孙瓒也是位志在天下的英雄,早就预先安排了自己的冀州刺史,此战若胜,将吞冀州,这也是志在冀州的张燕不愿看到的。因此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下,二者的同盟也仅仅限于互相救援,不可能通力合作。张燕也是狡猾、狡猾的。

3直接冲突公孙瓒死后,张燕与袁绍的矛盾更加激化,展开直接军事冲突。值得一提的是张燕取得邺城.“绍既破瓒,引军南到薄落津,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贼十余部,众数万人,聚会邺中。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啼泣……”张燕趁袁绍攻破公孙瓒的间隙,奇袭攻取邺城,这是他军事生涯的一个亮点。把袁绍手下,有家眷在邺城的,都吓哭了。但这也也迫使袁绍开始与其正面决战。吕布传中记载:“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一]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就是来自这里)常与其亲近成廉、魏续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数千骑兵,在后汉末期的冀州,是规模相当大的战争了。如果无吕布之助,结果真的不定如何!而吕布“轻慢袁绍手下”也是由于此功,由此可以想见战争的困难。这也是张燕争天下的最后一搏,失败后就回山继续做他的老本行——山贼,直到降曹。袁绍虽惨胜,但也无力将其消灭。扯了八丈远,还是说明张燕并不好对付。

不过我编的不算太离谱,张辽逍遥津的悍勇也是有记载的,挡不住张辽铁骑突袭,也是应该的。被铁毅算计,也应该,这小子擅长的是阴谋和外交,打仗并不怎样。

书归正传,接着编。一代枭雄张燕,现在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残阳如血,站在城头的张燕,第一次感到了穷途末路。望着疲惫的,毫无斗志的士兵,横七竖八的散在城垣休憩。张燕心中感慨,想当年起事时,自己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势重时,手下精锐十余万,夺郡抢县,是何等威风。现在被这个铁毅搞得士兵,毫无斗志。铁毅的部队,是装备精良,将士用命,锐不可当。铁毅是很会用兵,总是出奇不意,攻己不备。但到今天的地步,自己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失利,还不如说是,政治的失败。

自己乘虚取晋阳,忽视了铁毅这支能改变战局的力量。如果当时雁门和定襄,这两块地盘不在,丁原军肯定不会回防。唉,后悔这都没用,铁毅太厉害了。本来自己攻郡夺县,各县郡兵,互不救援,这是自己的主要成功因素,可现在雁门、定襄、太原三郡联合,又与幽州刘虞结盟来犯,心齐了。自己就难办了。

最可怕的是这个铁毅,非常会收拢人心,自己起事以来,纵横驰骋,转战千里,损失虽大,但兵员反而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其实就是官逼民反。这个铁毅兴屯田,招募流民,其实就是断了自己的兵员补给。有饭吃,可以活下去,谁愿意跟着自己,干这杀官造反,掉脑袋的事情。一个推恩令,赦免了附近所有的山贼、流寇。

最可恨的是,自己手下,不听自己约束,军纪败坏,更失人心。去年底,铁毅放回了8000多战俘,自己就觉得是个阴谋。可惜手下这些混蛋,不听劝告,霸人妻女,欺侮被俘失踪教友遗留下来的老弱妇孺,无义之徒太多,自己整治了一些,强令归还,但还没有彻底平了这些人心中的怨恨。阵前倒戈,太伤士气了。

铁毅的计策真狠毒,自己本来就粮食不多,靠少食,来维持,可铁毅军,偏偏这时来攻,粮食不是毁于战火、践踏,就是被铁毅军收了,粮食尽了,就是兵败的时候到了。本想指望,鲜卑部族,攻袭定襄得手,定襄、雁门两军必定回援,没想到步度根这个笨蛋中计了,大败而回,更添对方气焰。熬是熬不过的,必须打。可怎样打呢!对方并不攻坚,只是以铁骑监视,步兵抢粮。出去决战,现在的士气,是一触即溃,不出去,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最可恨的是对方的喊话,什么投降不杀,赦免前罪,分田耕种,土地对于自己手下这些农民士兵的吸引力太大了。再这样拖下去,让对方喊下去,就彻底完了。

张燕准备招募敢死之士,今晚劫营。当夜,张燕亲率万余精兵,从水浅处过河,偷袭铁毅营寨,没想到,再次中伏,被铁毅军大败,丢下2000多尸体,被俘6000余,逃回城的还不足千人,紧接着桑干被乌桓峭王部击破,当城、代县、彻底变成了孤城。乌桓骑兵攻城时伤亡颇大,鲜于银答应,城破之后,可以任意抢掠,谁抢得财物、女人归谁,谁抓的战俘归谁。乌桓是个还是奴隶社会部族,非常残忍不开化,城破之时血流成河,进城之后烧杀奸淫,平民也死伤惨重,尸体不但遍布城垣,还堵塞了河道。劫虏了上万的黄巾军家眷,扬长而去,而幽州军主将,也没有把这些叛逆当人来看,不予阻止。这无形中,等于帮了铁毅。当城、代县军向铁毅军举城投降。铁毅又得降卒两万,百姓七万。

幽州军与定襄军会合,围攻张燕,张燕出降铁毅,余县传檄而定,至此,黑山黄巾被彻底消灭。铁毅让出了所有的城池和财帛缴获,带降卒百姓近17万余人,返回定襄。铁毅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一下子,添了这么多人口,虽然刚收了夏粮,但还是难以坚持到秋粮收下来。人口剧增,还不光是粮食的问题,多山的定襄两县,平城一县,土地耕种面积也不够。这些问题让铁毅大为头痛,如果这些比三县人口总数还多三倍多的人,得不到合适的安置,将会出现更大的危机,搞不好,就要颠覆了铁毅众人辛苦打下经营的基业。铁毅没有想到,会这么多人投降他,除了死于战火和被俘虏走的百姓,张燕所部的丁壮和百姓,全部降了他铁毅。这全部成了负担,超越了三县经济承受的能力。

铁毅召集手下,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仓慈道:“主公,现在存粮只够所有人吃三月,扣除粮种,只够吃两月。种粮不能动,必须留够这个数,要不是根本不够种植20余万人吃的田亩!”苏双道:“我们可以提前出售一些明年的专卖,向商人们换粮,冀州大户,存粮颇多。”仓慈道:“那也不够啊!”张世平道:“我们还可以提前出售一些军马场的马匹,早几月就是价格亏点,能换点粮食。民间百姓也有点余粮,我们可以用秋税抵出点粮食!”郑浑道:“我们存煤可以卖一些,购铁的数量也可以减一些,匀出钱卖粮!”辛毗道:“主公,你发明的腌肉之术,上次张将军,射死鲜卑战马5000余匹,我觉得埋了可惜,就发动皮匠制了很多马革,发动屯军腌了许多咸马肉,本来贮备着,准备改善屯军伙食的。现在可以拿出来,马革也能换些钱!”张辽道:“军粮,也可以匀出些,我们暂时部队改回两餐制,发动富户和官吏捐出一些,在暂时拖欠点军饷!”铁毅道:“军粮和军饷不能动!”

田丰终于开口道:“主公,诸君所说都是权益之计,长远之计,就是屯田!”仓慈道:“元皓,想了半天,就是这招,谁都知道,种上了,也要4、5月,才能收割,不但等不到,田亩也不够啊!”田丰呵呵笑道:“孝仁,听我说完吗!怎莫没地,定襄五县,出了长城,武成、桐过两县,地势平坦,浑河东岸,良田无数,雁门郡与我接壤河谷荒地,也有不少。”

张辽道:“雁门不是我们属地,长城外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胡骑经常出没,我们骑兵少,兵力少,根本护不住这么大的面积!”铁毅眉头一展笑道:“元皓,好主意,长城外本来就是我们属地,早就有取回之心。浑水岸就是粮田,我们可以以战养民,可广建营寨堡垒,沿河防御屯田,屯军让出熟地,交与老弱耕种,雁门郡开垦荒地,可以两郡分账,燕部健锐,也可编成屯军,出去屯田,如此,又可解收复失地,又可扩田养民,甚好!”众人又商议了一下细节问题,最后铁毅拍板,定下了堡垒战收复失地,以战养民,以战养战的策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品味三国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品味三国:http://m.feishuwx.net/pwsg/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穿成暴君的早死小青梅后,全家火葬场了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品味三国最新章节第133章 终成一梦(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