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品味三国最新章节 > 第五卷 建国称帝 第97章 经济改革

打仗越打越穷,但有一个国家不是,那就是后来的山姆大叔,霉菌是控制战争成本最好的国家,没有利益的地区,霉菌是不会出现的,当不是决定性的力量,或者不是拥有绝对力量的时候,霉菌是不会投入的。他们将战争当作一种经济的附属和延伸。霉菌不是没有吃过败仗,那都是霉菌错误的估计对手,或者政治形态挂帅的结果。战争和经济是互动的,只有掌握这个规律,战争才会是赚钱的。上回讲道大晋财政,开源赚钱的渠道。实际上大晋,节流的手段也很多。

政府开支的节流,也有几方面:

首先,节流的方法就是利用效率。

平战结合,就是利用效率,来提高金钱的使用效率。这也是另类的节约。比如运输,军队养很大的运输力量,不再战争状况,就是一种浪费。军队养百万军队,动员百万军队,后勤物资的运输,是一项庞大的开支。政府就允许民间使用军用马车,政府办了许多官商合办的驿站、运输公司,这些公司购买的马车是按军用标准制作的,但平时也用于民用,战时通过动员法征用。这些马车的维护费用就摊掉了一大部分,马车的使用率就高,都是用坏的,不是放坏的。军队的一直用的都是使用年限短的,寿命期中最可靠的,故障率最低的马车。而运输队接下来,会利用尽马车的功能。

船也是一样的,军队会造将运输船大部按民用标准建造,平时民用,战时征调,只造部分军标的运输船,来用于快速发映。在平时,许多驮马和独轮车,被租给农民使用,农民用他们耕地,用它们运输,但这是国家的,军队的驮马,战时,必须为军队和国家服务。作为附加条款,政府低价给你用马,那政府需要的时候,你就要无偿的给军队充当运输队。

节能其实一种意识,也是思想,任何一个前瞻性的,指导性的思想,都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只不过区别在他显现出来的大小,和快慢程度。比如,大晋推进了农具的标准化、序列化,推进了武器的标准化和序列化,极大地减少了后勤保障的种类,一些零件的互换性,提高了战斗效能,也减少了配件的存储量。推进了流水线工业法,以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

科技进步和技术的推广,带来了节流的效果。

水泥的开发和应用,钢筋水泥结构,给大晋的公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前,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修路,但因为路面不结实,年年修,年年坏,修路是古代最大的徭役量来源,但现在开始修水泥路,只要不是重大灾害,在水泥路面上跑马车,几乎是不会损坏路面的。修堤,筑坝,兴修水泥,水泥的应用,都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这都减轻了徭役量。以前,人们是不敢想象,又平又直的水泥路的,因为遇到河流,遇到山脉,就只能绕路,但现在,钢筋水泥的桥梁,异常坚固,跨度和承重量,都大得多,遇到山脉就开挖,或者造隧道,因为火药和定向爆破的应用,使原来耗时很长的工程,工期大大缩短。

新观念的运用,也带来了节流的效果。大晋大兴基础建设,百姓的徭役量却没有大增,反而在减少,除了科技的进步,还有观念的进步。大晋长期保持十几万,甚至20几万筑路大军,这中间招募的百姓很少,这些人又三种人组成,朝廷工部监管人员,技术人员,退役老兵,劳动改造的犯人,和战俘。一个幅员辽阔,总人数超过800万的国家,又几万在押的犯人是正常的,他们必须劳动改造。还有战俘,对于同文同种,非常容易改造的汉族战俘,铁毅一般都是教育后释放,因为他们容易改造。可对于一些不开化地区的战俘,就不能轻易释放了。

因为他们被释放后,过不久,就会重新拿起刀枪,再次来袭扰边境,再次来抢掠、杀人,奸淫妇女,对于这些人,只能抓起来,长期劳动改造。上次在塞北区,仓慈一下子,就抓到了万余独孤族俘虏。西线马韩联军的俘虏,张鲁的俘虏,江东的俘虏、刘表的俘虏、曹军的俘虏,这些俘虏加起来也有几万人,这些俘虏不能轻易放回去,先为大晋服务几年再说。调军队看押者修路吧。

伴随一系列减税政策,铁毅还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这些政策都结合现有的国家情况。

第一强行推进五铢钱,统一度量衡。大晋采用西汉的五铢钱,西汉的量具计量标准。铁毅在198年初,进行了改进,钱还是五铢钱,但所有计量器具都改进了,不再用以前的计量单位了。重量单位改为市斤、两、克,吨,长度单位也改得接近后世的习惯标准。

首先,要把铸币权牢牢抓住,所有的铜矿、铅矿、都收归国有,限期兑换新钱,过期不换全部作废,才用金本位,五铢钱为辅的货币交换。由于,新钱数量不足,还不能杜绝以货易货,所以,以货易货,全部以新度量衡为标准。境内,采用自由贸易,取消所有贸易壁垒,实行一税法,就是只交国税,其余不许另行加税。严格惩治腐败,和乱收税。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建立海关,与境外贸易,全部要在监控之下,严厉打击走私,政府调控贸易量,衡准贸易顺逆差。加大黄金储备、粮食储备、盐铁等战略物资的监管和储备。发行建设国债,用于基础建设。大晋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使大晋有了当时最先进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为日后实行币缘霸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实行土地置换政策,调整人口、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幽州,现在的河北道,地广人稀,原来刘虞在时的百万人口,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的景象;因为连年战乱,已经不再了。河北道,人口207万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在河内,其次在魏郡,巨鹿、而整个原来幽州的地盘,除代郡,有30万人口,其余的地方,都人口稀少。特别是长城外的辽西郡,地域是代郡的两倍,人口却不足十万,是代郡的3分之一都不到,那里土地肥沃,又是将来铁毅经营东北的前进战略要地。

幽州现在,少数民族众多,从代郡向东,长城以北,一是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20余邑,其大人为弥加、阙机、素利、宇文。二是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余邑,其大人为柯比能、柯最、阙居、慕容、段部、独孤等。最大的有,已经侵入长城,占据半个上谷的鲜卑轲比能部。对于整个长城防线的完整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次是慕容部,与独孤部,刚和大晋进行过战争。除了这些鲜卑部族,还有乌桓、这些部族,趁着大汉内乱,不断寇边,还相互之间不断征战,结成联盟互相征战。不但制约了幽州的发展,还影响了河北道,原来冀州北部各郡的安定。牵制了大晋的骑兵部队主力。现在北方铁毅失去了最强大的敌人袁绍,是该稳固北疆的时候了。

除了军事上的需要,经济上也有特殊作用。长城以内的河北平原,和辽西平原,适合大规模马耕,如果开发出来,远比山地多的河东道、以及冀州北部的赵、常山国,中山国适于耕种。大量的土地置换,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将山地多人口多地方的人口北移有几个明显的作用,首先,可以巩固边防,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数量优势是很重要的。有人口,就能屯田养兵,寓兵于民,有田,边兵,就能就地筹到粮饷,有人,就能就地筹到兵源。其次,由于地形,可以大规模马耕,原来的农业人口产生的效益,可以增加数倍,因为在山地和丘陵地区,一个壮劳力,就能种个3亩到5亩,而在平原旱地,配以马耕,种个十亩也不在话下,土地总数大了,亩产高了,政府的收益也就多了。再者,人口北迁,应为供需关系,缓和了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过剩,也间接缓解了土地兼并,以及制约了豪强们增加农民负担,你收租重了,现在是农业劳动力市场,农业劳动力需求多过土地,没人跟你中。而且已占领土,土地开发率降低,这地在着,将来人口增加了,还有开发余地。再次,山地和丘陵农业收益低,还不如发展林业和畜牧业,既保护了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又调整了产业结构。

于是,人口密集的河东道、河南道,将近100万人口,从河东、河南,河北道南部进入了河北道北部、关内、以及塞北区。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品味三国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品味三国:http://m.feishuwx.net/pwsg/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穿成暴君的早死小青梅后,全家火葬场了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品味三国最新章节第133章 终成一梦(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