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小寒资料集最新章节 > 秦国 中国历史上的秦军(上)

王者之师

    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夏

    诞生了。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公元前世纪,周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下。由于王位

    只能传给一个儿子,其他的儿子们就要得到封地。这样一代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脚下就出现

    了几十个国中之国。从此,这些属国之间就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战争。

    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0年的时间里,他们吞并

    了所有的国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这支军队,最终结束了500多年的战乱,在中国第

    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

    这是一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它真实的形象

    一直模糊不清。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它靠什么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

    回望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

    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儿,什么时

    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公元前77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

    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

    秦人就这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刚刚立国的秦人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当时,西北高原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

    些马背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

    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军血流成河。然而,这支顽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

    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

    在西部站稳了脚跟之后,秦人的眼光转向了东方。此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丧

    失,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弱小的国家

    一个个都消失了,出现在秦人眼前的是六个强大的对手。秦人发现对手的实力远远超过了

    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东扩张的梦想一时很难实现。

    转折发生在公元前35年,那一年,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在秦国推行改革。商鞅变法之

    后,秦军开始迅猛地向东推进。

    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史书记载魏**队身穿重装铠甲,以强悍而闻名。然

    而,强悍的魏军成了秦军的第一个牺牲品。公元前293年,秦军斩首魏军24万,魏国从此衰

    落。

    楚一直是南方的大国,实力雄厚,楚人制造的青铜剑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经营了几百年的都城郢,楚国一蹶不振。

    赵国位于北方。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赵人民风剽悍,十分善战。但是,

    在公元前20年,秦军在长平消灭了整整45万赵军精锐。赵国元气大伤。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30年的时

    间里,秦军歼灭六**队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

    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

    元前22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

    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从崛起于西北高原到一统中国,这支伟大的军队经历了550多年的奋战。

    在今天陕西省的咸阳市附近,这个平台曾经是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宫。就在这个地方,

    秦王嬴政发号施令、指挥秦军一统天下。2000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了黄土堆,帝国的军

    队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在秦帝国之后00年,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诞生了。他的经典巨著《史记》记录了几百

    年间秦军发动的一次次战争,但对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细节,司马迁却很少提到。一场

    涉及几十万军队、持续几个月的战争,往往只是简略的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而已。秦军使

    用什么武器、如何装备、用什么方法攻击对手,司马迁似乎并不关注。

    长平之战是《史记》中惟一一场记载比较详细的战役。公元前20年,秦军和自己最强

    大的对手赵军在长平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

    司马迁写到,当双方僵持,久攻不下的时候,秦军出动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

    将赵军一分为二。这支出奇制胜的部队到底是如何作战的,司马迁却没有更多的说明。

    在赵军被分隔的同时,秦军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秦国的骑

    兵部队又是什么样的呢?

    秦军合围之后,立即派出一支轻兵部队冲击赵军。这支令人费解的“轻兵”,应该有超

    乎寻常的攻击力,这个“轻”字又做何解释呢?

    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一带就是当年秦赵交战的地方。岁月流逝,古战场上建起了村庄。

    县博物馆的馆长定期来村里收集文物,因为村民经常能够捡到箭头之类的古兵器。这些箭头

    曾经深埋地下,上面似乎还散发着血腥。秦赵长平大战是秦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最为关键一

    场战役,它的结局对秦帝国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场战役去了解秦军,应该是

    一个很好的思路。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就在这个山谷,秦军曾经投入了0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

    城咸阳将近500公里。2000多年前,0万的一支秦**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

    !这是一个令今天的军事专家们迷惑不解的地方,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是一

    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948年的冬天,淮海战役爆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宽阔的战场

    上,紧随在解放军身后的是一支支由农民组成的运输队,他们用自家的小车、耕牛连续不断

    地向前线输送粮食和弹药。在整个战役中,解放军投入了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

    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整整543万农民。

    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已,0万秦军的后

    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呢?

    在一个铁制农具和牛耕刚刚开始使用的时代,秦国用什么供养这支5、0万人的军队进

    行经年累月的战争?对于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是惊人的。秦国

    的国力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

    所有这些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提供答案。相反,司马迁却记录了秦军极其

    黑暗的一面。长平之战,赵军战败投降。投降后的赵国士兵除了240名年龄较小的被释放之

    外,40万俘虏全部被活埋,整个战役赵军45万人死在长平。

    在山西高平的这个山谷,考古人员的发现证实了这个惨烈的结局。在方圆0公里左右的

    地方,到处都是掩埋尸骨的大坑。仅仅在一个坑里边,他们就发现了00多具赵国士兵的尸

    体。

    在司马迁的笔下,秦军是残暴的化身。在另一部历史文献《战国策》中,当时一个谋士

    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追杀逃跑的对手。史书中的

    秦军离野蛮只有一步之遥。难道是残暴和野蛮造就了这些强悍的士兵吗?

    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千百年来,它只是在人们

    的想象中存在。直到有一天,几个陕西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974年,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扬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

    的庄稼。几个村民将打井的地点选在一片石榴树林里的。三月份的一个黄昏,井水并没有看

    到,从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却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

    了,考古工作者取代了当地的农民,就在这个打井的地方,专业的发掘开始了。

    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但是,真人一般的陶俑仍旧不断地在土层中出现。在

    现场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和同事们断定,这是一个古代的陪葬坑,但谁也没有料到,他们几十

    天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

    最终的探测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陪葬坑。它的面积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9

    74年,由几个打井的农民开始,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

    陪葬坑中这些武士模样的雕塑当初都是站立的姿势。很明显,它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破

    坏。974年,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一具具倒塌的身体。残破的头颅,断裂的手臂,在

    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到处都是,在整个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之多的陶俑。

    残破的兵马俑开始接受精心的修补,它们当初的面貌开始恢复。一个、两个、三个、一

    个个陶俑重新站了起来。他们的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样,清一色都是战士的装束,身着铠甲和

    战袍,象军队一般,排列得整整齐齐,肃立在一道道隔墙之间。

    陪葬坑中还挺立着几百匹战马,它们昂首嘶鸣的状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雷霆万钧的战场。

    在战马的边上,古代战车的痕迹清晰可辨,木制的战车完全朽烂了,车体的轮廓却保留了下

    来。

    几十辆战车,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士,在二十世纪70年代,排列在考古专家面前的俨

    然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

    关于这个俑坑的存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传说透露过一丝线索。他们是

    谁的军队,这个陪葬坑的主人又是谁呢?关中平原是秦汉至唐代的帝王谷,在俑坑西边的地

    平线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土堆,那是秦帝国的创建者秦始皇的陵墓。

    这样壮观的陪葬坑似乎也只能是气度非凡的始皇帝的作品。对于考古学家而言,推断最

    终是否成立还需要更为直接的证据。挖掘在进行,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又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

    器。仔细清理以后,兵器表面上显露出一些文字。

    在这只矛上刻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非常相似,念作“寺工”。史书记载,寺工正是秦

    始皇设立的、主管兵器生产的国家机构。在这只戈上,专家们找到了更加确凿的证据,戈上

    右边的文字是“五年相邦吕不韦造”。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相,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秦

    国的兵器生产。

    兵器上面的这些纪年标志着它们准确的生产日期。毫无疑问,这些兵器都是在秦始皇时

    期铸造,在秦始皇死后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站在袁仲一和他的同事面前的,竟然是那支

    被历史的迷雾笼罩、消失了2000多年的无敌军队。突然间,司马迁笔下模糊的秦军形象,一

    下子就变得具体、清晰起来,兵马俑给人们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975年,整个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秦始皇兵马俑身上。许多媒体都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

    登在头版。各国元首和政要纷纷来到陕西,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古代中**队的面目。无一

    例外,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越过太平洋,秦俑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国家地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

    第一个皇帝的军队不可思议的大发现。但是,对于秦军的认识,美国人的注意力又一次集

    中在残暴和野蛮上面。

    真相需要真正的学者用科学的态度一点一点去揭示。兵马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袁仲一的

    生活。发现的惊喜和激动很快就过去了。研究工作一开始,袁仲一就意识到这些活生生的雕

    塑带来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谜团。

    这些战士不但一人一个模样,他们的装束也明显不同。有的士兵戴着小帽,有的士兵却

    仅仅梳着发髻,这种差异意味着什么呢?这些戴着板状帽子的似乎是军官,可他们究竟属于

    哪个级别?难道两千年前的秦军就已经有了严格的军衔制度?

    观察整个俑坑,000名将士井然有序。他们的排列方法是随意而为还是有什么含义?这

    些陶土战士能否揭示古代中国谜一样的阵法和战法?一连串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继第一个俑坑之后,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陪葬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

    土。研究人员制作了由上千张照片拼凑而成的俯视图,通过电脑模拟,可以看到地下的壮观

    景象。

    坑的东北角是弩兵。弩是古代战场上最为精准的武器。长平之战,赵军统帅就是被秦弩

    兵所杀。秦弩兵的威力能从这儿得到揭示吗?

    坑的南边是一支独立的战车部队,这是一个从不为人所知的兵种,长平战场上秦军神秘

    的轻兵会不会就是这些车兵呢?

    紧着车兵的是骑兵,他们四骑一组,井然有序。这就是司马迁笔下,劫断赵军粮道的秦

    骑兵吗?

    这些战士的动作表明,他们曾紧握着各自的兵器。由于年代久远,兵器的木制部分经腐

    烂,金属部分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兵马俑坑总共出土了4万多件

    根据常识,铁兵器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青铜兵器。装备着落后的青铜兵器的秦军怎么可

    能战无不胜呢?

    在人类历史上,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并不罕见。秦军,这支曾经创造了历史的军队,

    难道真的是装备落后,仅仅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真相将随着兵马俑的发现得到一步

    一步的揭示。

    血色青铜

    两千多年前,秦人的军队将中华文明推进到一个史无前例的转折点上。然而,在史学家

    司马迁的笔下,这支军队秦军摧城拔地、杀人如麻。秦军,这支令人生畏的军队,果真是依

    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

    97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了大量的兵器,对这些兵器的研究让人们逐渐看到了

    秦军鲜为人知的一面,司马迁未曾记录的那一面。

    在河南省的西平县,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两千多年前,这一带是韩

    国的冶铁中心,铁器的生产在当时已经有一定规模。

    在河北易县出土的这把燕国铁剑,锋刃部分已经达到了今天高炭钢的硬度!春秋战国的

    几百年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令人费解的是,处于同一时期的秦人,似乎没有跟上时代。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件兵

    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

    准备消灭燕国的时候,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的地图来到秦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

    谋,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是荆轲真正的目的。

    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

    竟然不出。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

    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

    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

    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司马迁的

    这个解释,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

    974年,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

    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厘米,秦人能够制造如此之长的青铜剑!

    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的奔跑当中,

    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司马迁记载在一个宫廷医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主

    晃动不已的剑鞘,最终才拔出了配剑。

    专家很迷惑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

    逼近对手。古罗马军团在血战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以相同的力量,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伤。

    比对手的剑长出大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

    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

    剑硬,但容易折断。

    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但秦剑更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它的外形。袁仲一教授仔细地研究了秦剑奇特的形状变化。

    这种设计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

    或许,秦剑加长暗示着秦军对格斗技巧的认识有了某种重大的突破。

    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

    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只一击就使刺客荆轲倒地不起,燕国也随后灭亡。

    两千多年前,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军主要的对手。

    在秦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匈奴骑兵乘机南下,侵占了黄河以南大面积的土地。在帝国地

    都城咸阳,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速冲锋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

    兵器很可能在秦军击溃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兵马俑坑,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朽烂,但完整的遗迹仍然可以复原

    当初的秦弩。据此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

    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

    在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

    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它的设计得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

    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

    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

    击发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

    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弩机上的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但它还有另一个不

    可思议的功能!

    可以推想,在与匈奴骑兵厮杀的战场上,秦军弩兵射击的情形。当瞄准远处的目标时,

    射手参照望山估算弩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抛物线轨迹就可以准确命中敌人。望山,很可能是

    步兵武器最原始的瞄准系统。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考古人员认为,这

    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而在兵马俑

    坑中发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

    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地

    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

    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

    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

    武器,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公元前24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匈奴骑兵的全面战争。仅仅一年的时间,30万匈奴骑兵

    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归秦国。

    秦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弩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设想,在匈奴骑兵还没冲到眼前时,强

    劲的秦弩就密集准确地击中战马和骑手。持弩的秦骑兵射击的准确程度是匈奴人的弓无法相

    比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挡不住弩箭强大的穿透力。

    对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国兵书经典《武经讲义》中说弩是

    对付古代游牧部落袭击最为有效的武器。青铜弩机的设计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对于匈奴人而

    言,这种机械装置太复杂了,他们很难装配或仿制。

    当专家们对秦军兵器的研究逐步深入时,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铍是一种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它的形式曾经五花八门。但是,在俑坑中发现的铍,

    尽管生产日期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

    这两件戈也不是同年生产的,但它们也是一模一样。

    湖北鄂洲是楚国的旧地,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把秦剑。细长的秦剑和当年楚国的青

    铜剑完全不同。但是,它的造型跟陕西兵马俑坑中的秦剑却完全相同。

    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三棱箭头有4万多支,但它们都制作得极其规整,箭头底边宽度的

    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

    北京理工大学的冶金专家对秦军箭头做了金相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金属配比基本相同,

    数以万计的箭头竟然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出来的。这就是说,不论是在北方草原,还

    是在南方丛林的各个战场,秦军射向对手的所有箭头,都具有同样的作战质量。难道,地处

    秦国各地的兵器作坊都在有意识地,甚至是强制性地按照某个固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兵器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秦人就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标准化生产使不同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在一起,

    也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在两千年前农业文明刚刚开始成熟的时代,假如秦人真的有过

    标准化的兵器生产,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秦军使用的弩机,由于制作的十分标准,它的部件应该是可以互换的。在战场上,秦军

    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秦军的其他兵器虽然也可以互换,

    但对于大多数古代兵器来说,互换性要求的精确度并不很高。专家推测秦人的标准化应该

    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兵马俑坑中发现的各种兵器,在战场上应该有优异的表现。很可能是秦军从几百年的战

    争实践中优选出来的。专家推测,秦人很可能将优选兵器的技术标准固定,国家再通过法令

    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的兵工厂。

    尽管按今天的工业标准看,这些兵器的标准化仍旧是比较粗糙和初步的,但是,在两千

    多年前,秦人执著于统一标准,肯定是为了保证所有秦军战士使用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兵器。

    秦军的兵器制作得相当精致。在青铜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

    八个面,手工要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的难度。

    戈的圆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规整,箭头上三个流线型的表面也完全对称。

    让专家迷惑的是,某些天才的工匠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兵

    马俑坑中几万件兵器几乎都是同样的质量。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00万。不仅如此,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

    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欧洲,亚历山大的军队是5万人左右,最为强盛

    时的罗马军团也不过几十万人。

    为一支00万的军队提供兵器,是一个可怕的任务,在十年统一战争的岁月里,秦国的

    兵器作坊肯定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方,他们必须开足马力,日以继夜。问题在于,怎样才能

    既保证标准,又大批量生产呢?

    仔细观察这只戈的圆弧处,打磨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手工打磨,会有交错的磨痕,那是

    锉刀往返摩擦造成的。奇怪的是,这些磨痕没有交错的痕迹。专家推测,秦军青铜兵器的表

    面加工很可能是用砂轮实现的。两千多年前是否有砂轮还有待考古证据,即便是用砂轮,靠

    手的感觉来完成这些弧形表面的加工,要让成千上万件兵器达到同一个标准也是不可能的。

    在兵马俑坑中的兵器上面,刻着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和今天的汉字很相像。研究人员发

    现,它们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人是“相邦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秦国最重要的一本历史文献,它的编撰者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当时秦国的

    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

    的名字刻在上面。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事工业的管理机密。吕不韦作

    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

    戈的厂长叫“蕺”。

    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

    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

    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

    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管理的

    细节,但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透过这些冰冷的青铜铭文,我们或许还能看到那个遥远年代中一些普通人的命运。

    这个叫Zhe的人做了好多年兵工厂的厂长,ZHe每天都要检查兵器生产,他得向丞相吕不

    韦负责。如果兵器质量有问题,按照秦国的法律,厂长首先遭受处罚。为了自己和一家老小,

    他必须尽职尽责。

    处在这个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最底层的,是数量庞大的工匠。专家在铭文中一共发现了

    个工匠的名字。

    在秦国的手工工场,工人一般都是终身制。无论如何,这个叫DIaO的工匠一生都得在工

    场度过了。年的劳作,“?”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的坎坷。就是这些像“?”一样的普通

    人,制造出了留到今天的这些精良兵器,从一丝不苟的加工痕迹上,我们至今还能感受到他

    们粗糙的双手和专注的目光。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大批量地制作高质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

    理制度是根本保证。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然被荒蛮和蒙昧包围的时候,而秦人就以他们独

    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了在秦的时代,人们还不能象处理青铜一样熟

    练地用铁,铁的冶炼和铸造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仍旧

    是青铜铸就的。

    2000多年前,秦人将青铜的性能发展到了极致,在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中,这些青铜兵

    器曾经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然而,秦军战士怎样使用青铜兵器,强大的秦军究竟是如何作战

    的呢?这支从远古走来的军团,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小寒资料集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小寒资料集:http://m.feishuwx.net/xhzlj/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我的丧尸妹子团 地球被抛弃,我把它打造成天庭 现代咸鱼生存指南 选择C级英雄,我被全网嘲笑三年 全家被灭,重生后我灭渣男全家很合理吧 霍格沃兹之幕后大boss 虐宠妾!嫁奸臣!侯府长媳重生要丧偶 打工小子修仙记 北地领主 剑袭机甲
小寒资料集最新章节中国古代国宝